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原标题:推进公益生态葬建设彰显大爱
春雨时急时缓,在浙江省余姚市第一公墓入口处,一场无主骨灰公益生态葬的仪式正在举行。葱茏的树木下,一个2平方米的墓穴用石条砌成,碑上无字。20多位身穿校服、手戴白手套的高中生,此时正神情肃穆地站在墓碑前。在余姚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主持下,学生们双手捧着红色骨灰袋,小心翼翼地逐个放入墓中,添上黄土。随后,现场所有人员行鞠躬礼仪,并献上鲜花。(据《宁波日报》)
一群高中生,正在努力完成一个“命题作文”:举行无主骨灰公益生态葬,为无名的逝世者送别,传递大爱。响应《关于建设余姚义冢的建议》,参与“义塚”建设,学生们表示,对这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、亲人也难以相认的生命,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,通过无主骨灰生态葬,让他们叶落归根,入土为安。
目前,对于无主骨灰的安置,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殡葬条例里没有明确性的规定,导致不少殡仪馆出现了无主骨灰积压现象。这一当前少有人关注的领域,被余姚市相关部门以及余姚市第四中学的学生关注到了。他们积极推进“义塚”建设,连续9年举行无主骨灰公益生态葬,彰显社会大爱。
移风易俗,厚养薄葬,历来是中华民族的美德。入土为安,本来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对待无主骨灰这样的一个历史遗留问题,应参考传统做法,尽早地予以解决。对各级民政部门来说,要促进出台有关无主骨灰妥善处置的法律法规,使相关工作有章可循。同时,要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无主骨灰处置工作,让那些逝去的生命入土为安。
作为现代社会的成员,我们应该向余姚四中的学生学习,为处理无主骨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,有钱的出钱,有力的出力,或者为寻找亲人提供一些有寻找价值的线索,或者积极参与无主骨灰公益生态葬,送逝者有尊严地走完最后一程。(郑建钢)
X 关闭
Copyright © 2015-2022 起点纸业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:皖ICP备2022009963号-12 联系邮箱: 39 60 29 14 2@qq.com